走过10年,中国体育产业学会“慢下来”
2025-01-01 12:10:06
体育赛事
无敌椰子
;北京12月31日电(记者李丽)从被普遍视为体育产业“元年”的2014年算起,中国体育产业今年走过第十个年头。在充满变数的2024年底回顾这一年,中国体育产业人正放慢脚步、调整心态,从挑战中看到希望。;近日在以“经久不熄”为主题的第九届体育产业嘉年华上,与会专家和从业者普遍认为,体育是个“慢产业”,经过最初几年的狂飙后,中国体育产业将步伐放慢的同时也更加稳健。体育事关人民福祉,本质是“幸福产业”,慢下来是为了不忘初心,为了行稳致远。;“体育大年”大赛拉动效应明显;过去一年,以巴黎奥运会为代表的大赛连台,赛事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。从年初澳网到巴黎奥运会,郑钦文领衔一众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,也拉动了网球“中国赛季”的火爆。;中网公司总经理张军慧认为,2024是中网和网球项目爆发的一年。他分享了一些数据:今年中网短短两周之内入场30万人,“十一”当天有4.4万人进场,首次连外场欢享票都售罄。而根据清华大学的全程跟踪测评,中网对周边消费直接带动比达1:7。橙狮体育副总裁黄春翔透露,奥运会郑钦文夺冠后的几个月,他们运营的100多片网球场地订单量增长了近20%。;澳门银河娱乐集团高级副总裁姜力铎表示,近些年澳门提出打造“演艺之都”和“体育之城”,文体将是澳门未来重点拓展的项目。今年他们首次引进了国际乒联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的世界杯、疫情后UFC大中华区首场比赛,后者“一万两千张票90分钟内售罄”。;这一年,大众观赛意愿强烈,观赛人流明显增多,但接住流量的重点是服务和场景的打造。在深耕二十年后,张军慧认为中网目前是“假日休闲消费综合业态”,他说:“进门的接驳、停车的方便、场内的氛围要让人待得住,观众待得久才能多消费。”姜力铎呼应了这种观点,认为赛事经济就是体育跟文旅融合,构建线下社交和消费的场景。;从“付费9元看国足”到体育版权;不止网球,2024竞赛表演业普遍活跃。尽管足篮球国家队层面表现不佳,但中超和CBA上座率屡创新高。今年世预赛18强赛国足比赛期间,购买了转播权的爱奇艺平台进行收费直播,非用户会员一场需支付9元,还发生了因线上瞬时流量过大导致短时无法观看的热点事件。;此次活动主办方、懒熊体育创始人韩牧将这次收费直播称为体育版权市场的“一场实验”。他认为,之前过于乐观的估算带偏了版权业务,也带偏了足球的商业价值链条。;对此爱奇艺体育CEO喻凌霄表示,与十年前相比,用户付费习惯和意愿在增强,收费观赛是多方因素促成的,是顺势而为的事情。“赛事转播正加快从传统的电视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化,这是全球化的趋势。”;2021年刚组建的云南玉昆俱乐部从业余联赛打起,今年升入中超。俱乐部体育总监郭光琪坦率表示,搞职业体育,钱是关键,进入中超后,希望能够从市场上获得更多收入,这是俱乐部生存的根本。而许多足球从业者都寄望于版权上的突破能让俱乐部更多开源,也让联赛财务实现良性循环。;职业体育外,也有人将目光投向校园体育IP。Realeague创始人兼CEO李锦天表示,上个月他们与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达成十年战略合作,明年推出的亚洲大学生篮球联赛将有8所来自东亚的名校参赛,希望以此激活校园体育文化。;户外虽火“掘金”不易;过去一年,户外应是体育产业毫无争议的明星赛道,路跑和雪场一票难求,骑行、徒步、登山、攀岩在各处如星星之火般正在燎原。然而就从业者的体感而言,户外热确实在继续升温,但这条赛道也“卷出天际”,对赛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;众辉致跑总经理、越山向海中国赛创始人李璐表示,之所以这种情况下赛事还能迎来新赞助商加盟,是因为他们着力去挖掘每个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,做真正源于热爱的传播,“比如每个队伍的海报都是自己原创,今年好几幅入围了三亚的创作展,真正形成了破圈传播。”;同李璐一样,专业户外品牌伯希和CMO赵乐和启玛蓝联合创始人兼CMO孙磊都认为,在户外的赛道上,专业度是基础,但社群的运营、与用户的链接也非常重要。;赵乐说,伯希和今年最大的成就,就是帮助签约登山家何静实现了无氧登顶14座8000米级雪山。此外重点打造的“7+2”(世界七大峰加南北极)社团已超过8000人规模,通过社群运营组织和社交化传播手段,与用户进行深度链接。孙磊去年才从女装面料行业转换到户外功能性面料行业,进而成立材料科技公司。他认为,就像GORE-TEX之于始祖鸟,材料和服装品牌需要共同进步,在细分过程中不断建立更专业的研发及传播能力。;在应对挑战的同时,许多从业者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。亚玛芬大中华区总裁姚剑透露,品牌能5年保持超过50%的复合增长率,首先是因为这几年里中国户外行业都处在风口。九号公司电竞营销负责人李媛则表示,他们2022年才开始轻量切入电竞营销新赛道,而国际奥委会明年将在沙特举办电竞奥运的消息,给了他们更多信心。;今年也是中网20周年,CBA第30年,F1落地中国20年……韩牧认为,中国很多体育资产已经有了历史的积淀,开始找到能够认可它们价值的伙伴,但同时这些赛事也需要打造足够好的平台。;他说:“体育产业没有一夜暴富,很多人现在真正接受了体育生意有自己的节奏,甚至有人有意识地控制发展速度,避免把品牌做滥。以商业来驱动,用热爱来坚守,也许此时正是入局的最好时机,我们因此可以期待体育产业的下一个十年。”